个人代表登录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大会秘书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联系人: 戴东,李小凤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
邮码:300060
电话:022-23340123-5504
18622000577 ,18722506643

E-mail: cnzlhyx@sina.com

重点科室

北京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介绍

       北京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6年,现有工作人员28名,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物理师、化学师。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3名,初级职称10名。博士后1名,博士7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6名,其中5人拥有欧美进修学习经历。科室工作以PET/CT、SPECT(/CT)显像等核医学日常临床工作为主体,以放射性药物制备和研发为主要支撑,依赖物理师和技术员提供图像质控和硬件设备运行保证,形成了“以科研带动临床新项目,以临床应用促进科研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核医学科总占地面积1000m3,拟建成集高端分子影像设备(如PET/CT、PET/MRI)、常规核医学检查设备(如SPECT、SPECT/CT)、放射性药物生产设备(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综合于一体的全能型科室,力求做到硬件完备、人才充足、分工合理、管理完善、发展持久,争创国内领先、国际认可,为我院创建亚洲一流肿瘤医院贡献重要力量。目前,科室内现有主要诊疗设备包括: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探头SPECT(/CT)两台;世界最高端的带有飞行时间技术的Philips PET/CT一台;住友HM-20型号回旋加速器与合成模块,其质子能量可以达到20MeV,可生产临床常用的放射性药物18F-FDG、11C-胆碱、13N-NH3以及64Cu和124I等标记放射性药物;68Ge/68Ga发生器一台,可进行68Ga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和显像;拥有全自动gamma(γ)射线计数器,可进行放射免疫分析。高效液相色谱3台,气相色谱1台,薄层色谱扫描仪2台,辐射防护通风厨5台,二氧化碳培养箱1台,活度计5台,辐射剂量测量仪3台,铅衣、铅眼睛等辐射防护设备等。
       PET/CT显像检查主要用于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各常见瘤种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后再分期和疗效评价、以及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等,诊断准确性一般会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SPECT/CT可以进行全身骨扫描、肾动态及GFR测定、甲状腺显像、乳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等多种检查,是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疗手段。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是核医学科SPECT/CT临床应用的特色项目,显像剂为我科室自主研发并获得专利,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淋巴结显像剂,并已写入核医学教材。自2005年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目前已常规应用于乳腺中心乳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检测,并开发了皮肤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显像的临床应用。
       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则是核医学科另一个特色项目,目前国内仅少数医院开展。核医学科把握先机,并肩世界先进水平并领先于国内开展了单光子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从2011年至今,逐步拓展了临床应用,满足了临床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的需要。2013年,核医学科又将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进一步升级至正电子显像,应用正电子核素Ga-68标记奥曲肽,其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较单光子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显著提升。目前,核医学科着手进行生长抑素受体核素治疗的实验研究,与显像呼应并持续发展,扎实系统的发挥核医学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核医学科开展了I-125粒子治疗以及Sr-89等其它核素治疗项目。
        核医学科并未局限于18F-FDG PET/CT的临床应用,积极开展其他正电子显像剂的研发和显像,以弥补18F-FDG单种显像剂的缺陷和不足。近三年,11C-乙酸盐、11C-蛋氨酸以及68Ga-奥曲肽等其他正电子显像剂在PET/CT检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也预示着核医学科从简单的PET/CT应用走向了多模态分子显像之路,也是核医学分子显像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核医学科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在“亲肿瘤化合物的制备、放射性标记、动物实验及临床前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更好的推动PET/CT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北京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于每年的8月份定期举办《燕京肿瘤临床与PET/CT应用会议》,会议集聚了众多国内外核医学界及肿瘤临床领域知名专家,从PET/CT的发展里程及最新技术展望、PET/CT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肿瘤放化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领域、多学科、多角度论述了PET/CT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令广大参会者受益匪浅。燕京肿瘤会议提高了广大医疗届人士对PET/CT临床应用的认识,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杨志主任简介
      杨志:男,47岁,北京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研究员,博士学位,影像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导师。2005年-2007年在世界最大的肿瘤中心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做访问副教授。现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委员,放射性药物组组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核医学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担任《同位素杂志》、《上海医学影像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协和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肿瘤放射性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承担和参加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多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两项,正在受理的发明专利三项。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先后三次获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暨河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在河北省内建科较早,现有四十余年历史。核医学科建筑面积2100平米,一院二区模式,人材物统一管理,为科室发展搭建了快速发展平台。目前有PET/CT1台、SPECT/CT 2台、SPECT 1台、放免仪2台、、化学发光仪 1台骨密度仪1台等大型设备多台件,防护设备齐全先进。开展核医学诊疗项目齐全,有影像诊断、核素治疗、放免化学发光、骨密度检查等。本院核医学科设施先进,诊疗水平高,在诊疗水平、人次和收入方面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2007年,河北省首台PET/CT---飞利浦公司GIMINI 16 PET/CT落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开启了河北省分子影像诊断的新篇章。2011年和2013年本院又率先引进最先进的 GE Discovery NM/CT 670 SPECT/CT以及配套设备多台件。
       目前科室开展的诊疗项目主要有:PET/CT肿瘤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估;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诊断骨转移瘤、甲状旁腺瘤;131碘全身显像、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探测及定位、肾功能显像了解分肾功能、甲状腺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开展骨转移瘤核素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131碘治疗、甲亢131碘治疗、化学发光同位素检验、骨密度检查。开展骨髓最大耐受剂量测定指导分化型甲状腺癌131碘精准治疗研究。科研主要方向为肿瘤分子影像和临床研究。
       科室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影像),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唯一核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新明教授带领下科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科主任赵新明教授,现任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影像转化专委会、淋巴瘤专委会及68Ga显像及精准诊疗专委会等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北省核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肿瘤影像学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国际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等。
       科室承担国家及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政府省级医学优秀人才项目1项等及其它科研课题多项。获河北省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1项、三等3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多项。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7部。在JNM、BJR、Cancer Biother Radio及中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6名,职称结构、人才梯队合理,医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已经培养硕士毕业生23名,博士生6名。

赵新明主任简介
      赵新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暨河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及PET/CT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创始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8年大学毕业后从事超声临床工作,1994年8月从事核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影像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PET/CT、SPECT、SPECT/CT诊断及核素治疗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局等课题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1项、三等3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多项。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7部。在JNM、BJR、Cancer Biother Radio及中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现任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影像转化专委会、淋巴瘤专委会及68Ga显像及精准诊疗专委会等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北省核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肿瘤影像学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国际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等。曾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八届PET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八、九届全国委员。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肿瘤核医学科成立于1985年并捅有广西首台SPECT,2004年成为广西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授予单位,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现有技术人员10人,主任为肖国有教授,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2人,主任技师1人,核物理工程师2人,核化学工程师1人,主管护师2人。2005年医院引进美国GE公司DISCOVERY VH(SPECT/CT)1台,2015年引进安装美国GE公司带64排CT 的PET/CT(Discovery 710)。肿瘤核医学科率先在广西开展了153Sm、89Sr、188Re治疗骨转移瘤、32P-GMS介入治疗肝癌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放射性核素治疗新技术,主持广西教育厅教学基金课题3项,广西卫计委课题8项,参与完成国家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0多项。2014年荣获全国核医学十佳优秀技师奖1人,201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广西卫生厅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出版著作2部,参编教材1部。目前开展PET/CT和SPECT/CT检查、二氯化锶(89SrCl2)和云克(99Tc-MDP)治疗骨转移瘤、131碘口服液(131I)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等诊疗项目。


肖国有主任简介
       肖国有,影像学诊断中心副主任,影像诊断学术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肿瘤医院名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
       肿瘤核医学专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学诊断中心副主任,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影像诊断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计委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咨询专家库成员、国家卫计委第七届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商务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评标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西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广西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广西专家组成员,广西药品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广西医用设备集中采购专家库成员、广西医学会和南宁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暨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癌症防治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微创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和《广西医学》编委。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和广西民族医院核医学科客座教授。
       从事肿瘤核医学工作30年,擅长肿瘤影像诊断和肿瘤内放射治疗,主攻方向:肿瘤的PET/CT影像诊断和肿瘤SPECT/CT影像诊断、甲亢的诊断和治疗、全身骨骼转移瘤放射性核素二氯化锶(89SrCl2)、钐(153Sm-EDTMP)和云克(99Tc-MDP)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131碘(131I)治疗。主持广西教育厅教学基金课题1项,广西卫计委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0多项。201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广西卫生厅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

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诊断与治疗学于200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医科院重点学科,该学科综合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核物理、核药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目前,核医学诊断与治疗学包括核医学科和PET-CT中心,拥有两台PET-CT、一台回旋加速器、一台SPECT、一台SPECT/CT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该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和科学团队,经过多年人才建设,高、中、初专业人员比例合理,且4人在国外学习半年以上,最长者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主要诊疗特色和研究方向为:PET-CT基础和临床工作:1、多种肿瘤的FDG PET/CT常规显像,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预测及验证、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2、肿瘤的肿瘤乏氧研究:FMISO、FETNIMPET/CT显像临床与基础显像研究;2、肿瘤受体显像研究:雌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受体PET/CT显像研究;3、PET/CT肿瘤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研究;4、肿瘤细胞增殖显像研究:胸腺嘧啶核苷酸(FLT)PET/CT显像;5、肿瘤基因PET/CT显像;6、肿瘤氨基酸代谢方面如11C-蛋氨酸PET/CT显像研究等;SPECT/CT的基础与临床工作:1、SPECT全身骨显像、肺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甲状腺显像等常规显像;甲状腺癌残留、复发和转移的核素治疗、多种肿瘤引起的骨转移核素治疗;2、科研工作:99mTc标记药物的肿瘤阳性显像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骨肿瘤SPECT显像疗效与复发观察、肿瘤多药耐药FDG PET/CT和99mTc-MIBI SPECT联合显像研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FDG PET/CT和SPECT系列显像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对心功能的监测等。该学科设为重点学科以来,先后多次为首、为主承担了多项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卫生厅课题、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及山东省医科院课题多项。发表了数十篇高影响因子的SCI及国内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获多项国家及省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及译著多部。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在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杨国仁主任简介
       杨国仁,研究员,山东大学和济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委员、兼肿瘤学组副组长、信息与传媒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员和地方组组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装备协会核医学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影像分会委员、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委,《肿瘤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放射防护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国际放射医学与核医学杂志》、《中国肺癌杂志》、《中国肿瘤临床》、《Acta Radiologica》等刊物审稿专家。

四川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简介

       四川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创立于2015年02月,是我省第一个拥有独立自主PET/CT和回旋加速器 的专科性肿瘤医院。我中心引进的SIEMENS Biograph mCT PET/CT成像系统为该公司最新一代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PET/CT 影像采集系统。配备了64排螺旋CT与52环PET,具有业界最好的全视野2mm超高清PET分辨率和任何条件下均能达到的30线对/厘米的CT最高分辨率,同时具有超大的78CM孔径;显著提高了检查效率与扫描的舒适度。我中心同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日本住友HM-10HC回旋加速器及日本住友药物全自动合成模块,能即时生产出各类优质的正电子显像剂,为PET/CT检查良好的图像质量与较高的诊断效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科室除了开展常规18F-FDG肿瘤病人显像,高危人群肿瘤筛查以外,同时常规开展了18F-FLT、18F-FMISO、11C-CHO、11C-MET等特殊显像剂显像,尤其在某些肿瘤对FDG不敏感时,其他显像剂的补充显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确保诊断准确、全面。自中心开机到现在,共检查病人1200多人次,我中心独立申请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一项(基金号:2015JY0026),已发表SCI论文2篇。现在,我中心还承担着我院影像科规培生教学工作,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显像、实验医学与放射性药物研究于一身,医疗、教学和培训相互促进的综合研究中心。
       我中心现拥有工作人员9名,其中诊断医师3人,技师1人,化学师2人,护师3人;人员构架基本合理。中心主任程祝忠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放射学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我们全体同仁坚持以受检者为本,以优良的医疗技术,热情、精致的服务态度为您及家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做您忠诚的健康卫士。


程祝忠主任简介
       程祝忠,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1996年6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影像医学系。1996年7月-至今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影像科工作,2016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主要从事影像医学诊断及PET/CT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现负责影像科PET/CT中心工作。
现任:
四川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学会放射学专委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专科医师分会委员
科研业绩:
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7篇)。
擅长领域:
1.功能分子影像(如PET/CT、SPECT/CT、f-MRI)诊断
2.分子影像探针(PET探针、f-MRI探针)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于1989年;1993年自治区编委会批准增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牌匾,为院所合一设置。2004年医院被批准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防治中心。历经27年的建设,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防治为一体的自治区级肿瘤专科医院。
       医院占地9.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62亿。现开放床位1500张,设34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和37个职能单元;在岗职工219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52人,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5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校级名师1人,院级名医17人,单病种首席专家6人,学科带头人4名。
       医院属于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含9个自治区级专业基地),拥有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新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肿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肿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肿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治区肿瘤学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临床医学技术研究基地,11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级质量控制中心和1个自治区级培训基地。
2011-2015年,我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23项,科研经费近4689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含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8项,自2014年起承担国家重大医改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肿瘤研究所重要技术平台之一的标本资源库,获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平台建设资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近5年,医院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1项;新疆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科普奖1项;新疆转化医学青年杰出贡献奖二等奖1项;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1项;24篇学术论文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82篇,SCI收录95篇;出版主编教材和专著4部。获专利9项。
       2015年医院门诊量31.6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89万人次。
       医院坚持“大医精神、自强不息、凝心聚智、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事业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秉持“明德、精医、至善”的院训,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坚持管理创新,注重素质培养,促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日趋完备,内涵建设不断升华。

       王新华,女,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新疆医科大学硕士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功能显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委员会委员,新疆医学会第一届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核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乌鲁木齐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简介:长期从事核医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长期的工作积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和放射性核素治疗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知名度,特别是在131I治疗甲亢、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骨肿瘤的核医学治疗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均有独自特色。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续5年主办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放射性核素治疗学习班”,并主讲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促进了新疆核素治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科研成果: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核医学》;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肿瘤学》;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案例版;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实习指南系列教材《核医学临床实习指南》案例版。主持新疆医科大学校级课题两项,院级课题两项,在国内外发表文章50多篇,荣获2014-2015年度“优秀专家”荣誉称号,荣获2014年度“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荣获第三临床医学院院级优秀教师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核医学和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